搜索
白天 黑夜
八闽之家 > 风俗 > 正文

闽南红包文化试探——以福建省平和县民间红包礼仪风俗为例

坤师

文章分类风俗阅读数3486

6赞

闽南红包文化试探——以福建省平和县民间红包礼仪风俗为例

风俗文化,是沟通人类社会生活,反映某一社区或某一群体间的认同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并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传播和传承的文化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专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说过:风俗文化是(一种依靠传统力量而是社区分子遵守的标准化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这里包含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包含群体的伦理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等。风俗是活动着的文化心理素质的共同体现。

闽地多山,千百年来内陆交通闭塞,无数高山将居民分割为无数自然村,因而在不足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拥有至少七种汉族方言以及十几种地方戏剧。由于代代保留着在北方已绝迹或鲜见的古黄河、长江流域的风俗文化现象,闽省被誉为古中原风俗文化荟萃地,而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则更是在海峡两岸盛行不衰。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以红包相互馈赠,传达心意的红包礼俗文化在闽南地区乃至闽台一带皆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大年夜(压岁钱)

每年除夕,按平和习俗一般总要一家子大小(有时还包括有些已分家的兄弟子侄)聚集在一起(围炉)(闽南语中吃年夜饭意)。饭后由长辈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子侄,称(压岁钱)。据说这种分发红包的形式还有一定俗例。如:分发红包的长辈夫妇双双健在,则分给每一个晚辈的红包须为两包,如果一方已去世,则只有一包。不管是一包还是两包,每份红包的金额须为双数。不过,随着俗例演化到今天已发生改变,即分发红包的长辈夫妇双双健在也可合发为一包,分发对象也缩小为仅分给孩童,只不过金额仍须是双数。

婚庆送(贺仪)

平和一带有俗:婚前(放定)(又称(下定),闽南语中指双方定下亲事)后,男女双方就向亲朋好友分送喜糖(现在一般为整包糖果,包装袋上印有双喜等喜庆字样,有的农村还在袋内装入红纸以图喜庆)、喜糕(今也有以饼代糕),预告新婚喜日。现今县城一带一般简化为递送请柬告知婚宴喜日。亲友接到这送来的喜讯后,就应送礼庆贺。部分送实物,如往工艺品店订制喜匾,但更多数人选择送红包,称为(干礼)或(贺仪)。旧俗须为两包,金额须为双数,且强调送礼时间必须在双方定亲之后,成婚之前,而且要选择双日或黄道吉日。不过,现今已简化为一包,时间可选择上门拜访时送出或奔赴参加喜宴时当面交给在门外迎接的新人、家长或专门负责收取红包的其他亲属。只是金额双数不变。

(丈母礼)和(舅仔礼)

按平和农村风俗,结婚后三或四日,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做客)。新郎在见丈人和丈母娘以及女方姑表、亲堂(闽南语,一般应指曾祖辈为同一人而祖辈不同分支)兄弟时,要送红包为礼,称(丈人、丈母礼)和(舅仔礼),这是因为当地方言称女方兄弟为男方(舅仔),即小舅子意。旧俗红包包数为单,金额为双。其中给丈人和丈母的金额较多,(舅仔礼)则以女方同胞兄弟、亲堂兄弟、姑表兄弟的人数每人一包,金额为双,但数量逐步递减。

农村习俗同时还要求新郎在见面送礼之后,赴女方家为其准备的筵席,即当地所称(请女婿)宴时,还应席上放置一包金额较大的红包,具体金额依新郎家境而定,不过仍须取双数。(寿礼)按平和农村旧俗,亲戚朋友中长辈寿诞,尤其是庆大寿(一般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十岁寿,称(做大生日)),各位亲友,尤其是晚辈需按礼应送面粉制成的寿龟、寿桃等。但现今也已一般简化为红包。送红包称送(寿礼)或(寿仪)。红包包数现一般也为一包,金额仍须为双。送红包者一般在登门贺寿或吃寿面。当然,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饮食结构变化等原因,寿面这类喜庆式面食现一般已改为喜宴形式,且不再突出(面食)重要地位。

(丧仪)和(纸礼)

平和乡俗,亲戚朋友中有人去世,应前往吊唁,同时一般要送(花圈)和红包,此时红包称为(丧仪)。一般仍用红纸包钱,不过有时会采用对角折包,极少数地区采用白纸甚至(草纸)包裹。包数为一包。关于钱数,据称旧俗有具体讲究为:倘若死者配偶尚健在,金额为单;如若死者配偶亦已去世,则金额可双可单。不过在笔者的访谈对象中,一般表示现在至少县城已没有这种讲究,而是一般采用单数金额送出。而关于红包送出的时间,旧俗要求在死者入殓之前。否则应送出(纸礼)意为买来纸钱,焚送死者好好上路。

此外旧俗有约,在(办丧事人家,别人给他们送来红包和花圈甚至送来挽联,或者亲人好友赶来参加(出山)仪式(当地指出殡仪式)时,要跟人家道谢,并且还要回送红包,称(挂包),意为为亲友冲去晦气,带来好彩头。这种红包金额要双,不过钱不用多,象征性给一点就可以了。也有称此旧俗是给那些参加送葬吊孝的亲朋好友红包之外还得给本家子侄,每人各一包,叫+剃头钱,,大概钱额相当于剃一次头的钱。不过,据访谈发现,回赠挂包一俗作为疑似已废弃礼俗,现已鲜闻。一般做法为下次对方遇红白喜事、乔迁求学等机会再予适当回礼。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6083.html

THE END
  • 0评论
  • 复制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发表点评 (0条)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

置顶关注

更多
  •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 月满情深 品味八闽中秋

    月满情深 品味八闽中秋

  •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 一起来看福建人“花式”迎中秋!

    一起来看福建人“花式”迎中秋!

  •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 仙草蜜

    仙草蜜

  •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 平潭海蛎饼

    平潭海蛎饼

  •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 大黄鱼-黄花鱼

    大黄鱼-黄花鱼

  •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 中国八闽网

    中国八闽网

  • 畲族菅时粽

    畲族菅时粽

  • 盐田曲确

    盐田曲确

  •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

  • 建宁黄花梨

    建宁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