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天 黑夜
八闽之家 > 风俗 > 正文

妈祖祖阁建筑-妈祖庙

坤师

文章分类风俗阅读数420

0赞

妈祖祖阁建筑-妈祖庙

妈祖庙
妈祖庙,即“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像。湄洲妈祖祖庙建筑群主要由正殿、 寝殿、 圣父母祠等组成, 经历数次重修扩建才有了如今的格局。
2006年5月25日,妈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妈祖庙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储备遗产点名单.

历史沿革
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历代屡经扩建修葺。
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妈祖庙。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正殿。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重修。
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妈祖祖庙陆续开始重建,随着台湾妈祖信徒到祖庙进香日渐增多,海峡两岸妈祖信众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
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数以千计的台胞涌上湄洲岛参拜妈祖,形成了挡不住的“海峡潮”。
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成20条渔船200多台胞信众,从海上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开启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受到宝岛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
1997年,祖庙董事会邀请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以高度14.35米高的妈祖石雕像为起点,兴建祖庙新殿建筑群。新建筑群,有灵慈殿、天后殿、祈福殿、妈祖文化展览馆、顺济殿、钟鼓楼、宫门、大牌楼、天后广场、天后大戏楼、妈祖故事群雕、妈祖碑林、“天下第一印”石刻、祈安洞、摩崖题刻及历代帝王对妈祖36次褒封的巨屏等景观。
1998—2002年,由清华大学古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南轴线建筑群逐渐建成,主要殿宇包括顺济殿、天后殿、祈福殿、灵慈殿等。
2006年9月下旬,由台湾妈祖联谊会发起的台湾50多家妈祖庙4300多位台胞信众与在大陆的2700多位台胞信众,组成7000多人的特大型进香团前来湄洲进行谒祖进香之旅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盛事。
2013年底,由两岸工艺大师共同打造的全球最大的纯金妈祖圣像安奉在顺济殿内。该圣像高3.23米,使用纯金323公斤,与奉祀在宫门内高1.33米、重1.6吨的全球最大的翡翠妈祖圣像,形塑“金玉同辉”新景观。
2015年至2016年,用巴西花梨原木雕刻的高度3.23米的红木妈祖圣像、用323块海底贝王组成高度3.23米的砗磲妈祖圣像又先后面世,分别安座于祖庙朝天阁、妈祖文化展览馆内。

建筑格局
湄洲妈祖祖庙包括西轴线和南轴线两大建筑群,西轴线有牌坊、长廊、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大小建筑36处。南轴线建筑群有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大型建筑。整个祖庙群殿阁纵横.
大牌坊和长廊
西轴线大牌坊凌空飞檐和磅礴壮丽,全貌凸显呈“三开重檐”状。牌坊嵌有“湄洲妈祖祖庙”庙名,两边有雕梁画栋长廊,依山势递叠而上,与山门连成一体。
宫门
西轴线第一道门称山门,亦称“三门”。山门造型呈皇家城阙状,厅内祀千里眼和顺风耳。清同治八年(1869),由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题奏,赐封二神将为金将军、柳将军。
仪门
宫殿第二道门称仪门。祖庙仪门正中悬挂“圣旨”竖匾,象征妈祖曾受历代帝王褒封,故仪门又称“圣旨门”。
钟鼓楼
一般钟鼓楼在献殿或正殿之前左右对称排列,为守庙人早晚做功课和进行祭祀时击鼓鸣钟表示礼敬。清康熙二十二年敕建湄洲天妃宫正殿,蒋维锬先生提出:据《天妃显圣录》等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1),清廷决定发兵平台,福建总督姚启圣曾差官到湄洲祖庙致祝许愿,“恳祷阴光默佑,协顺破逆”。并特委兴化府知府苏昌臣“到湄设醮致祭,随带各匠估置木料,择吉起盖钟鼓二楼及山门一座”。
朝天阁
位于中轴线最高点和正殿的左前方,1989年7月重建,阁内挂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面妈祖影像。如民国莆田诗人林弼 《湄屿潮音》:“孤屿潮音激不停,千番巨响自泫然。朝天阁上倚栏望,滚滚波涛接碧天。”刘福铸教授《论福建妈祖诗咏的海洋文化特色》说该诗作者叙登祖庙朝天阁,倚栏远望,孤屿潮音,浪涛接天,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出海天瑰景。
寝殿
寝殿,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均以重修,民国年间再度在旧址重修。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额保存民国初重修时的墨书,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
正殿
正殿,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原为朝天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
正殿分上、下殿,中间以天井相连,殿前端坐的木雕软身妈祖像,称为“出巡妈祖”,后有木雕硬身“镇殿妈祖”神像。在两边神龛中,均为妈祖陪神,称“十八水阙仙班”。
1.顺济殿。前殿内祀四海龙王,中间置“妈祖巡海图”巨型屏雕。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中途遇难,得妈祖救助回奏于朝,诏赐“顺济”庙额。兹以宋徽宗御书摹勒为本殿额名。
2.天后殿。正殿主奉6米高妈祖坐像,圣威显赫和形神兼备。左右陪侍陈靖姑、钱四娘两位女杰;两旁有宋朝路允迪、李富,元朝蒲师文、宋本,明朝郑和、林尧俞,清朝姚启圣、施琅等陪神塑像,皆为弘扬妈祖文化的历史名臣。
3.灵慈殿。后殿内主祀便装湄洲妈祖,两边二侍女手上之红灯和黄雀,为妈祖救海难导航之主要象征物。额名“灵慈”,本为元文宗所赐,今用以彰妈祖灵应慈济之懿德。
圣父母祠
圣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为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宋代天井。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雕像
湄洲祖庙分别有石雕、玉雕、木雕、泥塑、瓷雕与铜铸等妈祖圣像。在庙区制高点上的妈祖石雕像,高14.35米,用365块白色花岗岩雕拼起来。这尊石雕像展现出妈祖仪态雍容,面部慈祥,双眼炯炯,饱含深情,遥望大海;头戴冕疏,身着霞帔,手抱如意,脚踏波涛;被人们誉为“东方和平女神”,并接受海内外信众瞻仰与朝拜。妈祖公园里栩栩如生的妈祖故事群雕讲述妈祖生平传说,人物造型生动活泼,多角度再现她涉波履险与救苦救难的动人场景,体现其大智大勇大爱的人格魅力。
建筑特色
1.匾联。祖庙石柱与大门都有悬挂匾联,以工艺精湛、内容独特著称。明正德三年(1508)戴大宾巧妙地运用古汉语通假字特点作楹联:“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又如:“齐齐斋,齐斋斋,齐斋齐斋戒;朝朝潮,朝潮潮,朝潮朝潮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御赐“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联”,上联:“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意指女神妈祖,凭着忠信之心,不畏艰险,故能周游天地之间,拯溺救难。下联:“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匾联集合书法、雕刻工艺在内设计元素,将抽象精神转化成为一种可观赏的符号形式,让人瞻仰后肃然起敬。
2.壁画。祖庙壁画描绘妈祖生前神迹,形式有连环画、单幅画和风俗画等,其载体有粉墙彩绘、粉墙黑白或瓷砖贴面彩绘等,并运用了红黄绿等色彩,显得饱满充实与鲜明淳朴,象征着奔放欢庆与和谐美满的民间文化风情,对建筑物起着极强的装饰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环境视觉美育功能。殿前石栏、柱上雕着石榴、莲花、南瓜、大象、狮子等,其谐音寄寓同胞远离家乡的“留恋南国,相思亲人”之情。各种吉祥图像,既倾注了美好情感,又传达着心灵希冀。另外,湄洲祖庙的父母祠照壁、观音殿东西外墙墀头,分别以白灰、麻丝等为主要原料的灰塑装饰古代人物故事,这些“丰姿多彩”的图像元素使其环境视觉美育独具魅力。
3.崖刻。祖庙正殿右后角墙外的崖石上刻有“升天古迹”四字,为明代湄洲祖庙主持僧照乘所作,这里是较早奉祀妈祖的地方之一。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南日寨军门中军秦邦锜作诗刻《丁巳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湄山清景胜蓬莱,四望沧江天际回。月满琼波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刘福铸教授指出此诗中把湄洲清景更夸为“胜蓬莱”。当圆月当空时,清辉之下的明坡银崖,如砌玉堆瑶,格外秀美,是为“月满琼波”;而当海上潮水涌来时,白浪翻滚,则如银屋闪闪,叹为观止,是为“潮来银屋”的美妙意境[4]。还有莆田市人民政府曾邀请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 “海峡和平女神”,并镌刻于湄洲岛祖庙山上。
4.碑林。祖庙碑林将众多石碑集中某一园落里,供人们观瞻欣赏与研习借鉴。妈祖碑林由牌坊、牌廊、牌亭、牌石四大部分组成,其核心为牌石,分主碑1座,辅碑99块。主碑高3.23米,长9.9米,寓意妈祖诞辰及升天日,两边为龙柱,顶部也横卧两条飞龙,以体现妈祖碑林的非凡气魄。主碑文镌刻有清代进士庄俊元的五言绝句:“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诗中极度赞颂了妈祖信仰的深远影响。另外99块辅碑造型各异,碑文除了帝王御书外,大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妈祖丰功峻德之诗词或联句,并能使信众从中了解到妈祖文化的源流与书法艺术的风格,传达着二者珠联璧合的视觉景观。

文物遗存
湄洲妈祖祖庙的寝殿、正殿和圣父母祠是祖庙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是妈祖信仰在祖庙的主要载体。湄洲祖庙为长323米、宽99米的五进仿宋建筑群,由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广场、正殿、灵慈殿、妈祖文化园组成。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额保存民国初重修时的墨书,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其中圣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为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宋代天井。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在祖庙山顶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是用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石雕妈祖像头戴冕旒,身着霞帔,手持玉如意,仪态雍容,表情庄重。

研究价值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千百年来,妈祖文化随着渔民、船工、商贾的不断传播,遍布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信众近3亿人。湄洲妈祖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全球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是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妈祖信仰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盛行,台湾民众信仰妈祖者更是高达千万人。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增进扩大,台湾民众前往湄洲岛妈祖祖庙拜谒人数众多,湄洲岛年接待台胞达10万多人次,截至2008年底,累计接待台胞160多万人次。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连接两岸民众的精神纽带。

保护措施
1978年,妈祖庙满地残砖破瓦,黄泥碎石,只剩下一祠一殿尚在。从小在妈祖的故乡湄洲岛长大的林聪治立志重建妈祖庙。没有资金,没有工具,没有政府支持,林聪治带领十多位信众自筹资金、建材,自带工具开始了祖庙的重建。随着国家开放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林聪治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参与建庙的信众从岛内扩展至全省,从大陆扩展至海外。经过多年努力,妈祖祖庙建筑群又恢复甚至超过当年鼎盛时期的规模。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湄洲妈祖祖庙也被列入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妈祖信俗”的司祭、祭品、舞蹈、音乐等通过师带徒方式传承,已确认代表性传承人36人,并被确认为福建莆田市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聪治已经80多岁,是首批36名传承人之一。
2009年9月30日,以妈祖庙为重要物质载体的妈祖信俗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201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妈祖庙所在的湄洲岛设立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福建省批准的首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妈祖文化将在“妈祖故乡”湄洲岛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保护。
2006年5月25日,妈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16312.html

THE END
  • 0评论
  • 复制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发表点评 (0条)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

置顶关注

更多
  •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探索福州闽侯:五大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之旅

  • 月满情深 品味八闽中秋

    月满情深 品味八闽中秋

  •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霞浦县-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

  • 一起来看福建人“花式”迎中秋!

    一起来看福建人“花式”迎中秋!

  •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你知道吗,原来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女神都是我们福建人!

  • 仙草蜜

    仙草蜜

  •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鲁凯族

  • 平潭海蛎饼

    平潭海蛎饼

  •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霞浦人,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请收藏这一份最新县情特点

  • 大黄鱼-黄花鱼

    大黄鱼-黄花鱼

  •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台湾省-族群简介-阿美族

  • 中国八闽网

    中国八闽网

  • 畲族菅时粽

    畲族菅时粽

  • 盐田曲确

    盐田曲确

  •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

  • 建宁黄花梨

    建宁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