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齐天大圣”信仰并不等同于孙悟空,其是民间所信仰的一位神祗,在中国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尤为广泛。其以福建地区早期的猿猴信仰糅合《西游记》小说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再加上福建特殊的文化特征,逐渐演变而成。
自然环境
福建东南濒海,中部多丘陵,西北则群山连绵,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多有猿猴出没。
《闽产录异》记载:诏安乌山多大猴,汀属尤多,常于秋月一会,千百为群,呼啸跳跃,遍满山谷,他时亦罕见。
福建各地的猿猴经常成群出没,破坏作物,骚扰民众,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众猴抢妇的事情。而且在闽人看来,猿猴是有灵性的动物,在福建民间流传着许多猴类动物神奇的传说。
《太平寰字记》载:南平有闻猿阁,在州南,有二猿长啼于溪之南岭,近有人误杀其一,后一猿不复啼。
《渊鉴类涵》引《汀州志》:猴,俗呼胡孙,性躁而多智。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有一老猴飞下,纵火燔林,林近屋,里人惧,亟走救火,猴遂得脱去。
《八闽通志》:猿,似猴而长臂,善啸,便攀授,或杀其子,必自投而死,剖之,肠皆寸断,亦名’猿父’
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福建多猿猴;猿猴成群结队出现,还很聪明;会骚扰百姓,造成“猴患”。
猴神崇拜
《太平寰宇记》引牛肃《纪闻》之载:自唐代以来,闽西山区有“山都木客”怪物,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经常藏匿于深山老林之中,见人则笑,还会骚扰民间,令人生畏。
闽西山区中的“山都木客”其实是一种类人的深山动物,这类动物多在夜间出没于民间村舍,干一些骚扰、危害民众的事情。这类动物来去诡秘,村民们诚惶诚恐,便就将其尊为土神,立庙以祀。
其实福建地区崇猴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
《竹间十日话》:连江隋时林嶤妻舍田三千八百顷为湖,今称东湖是也。其湖灌溉下七墩,至今并其夫祀湖旁。诏安初筑溪东陂,縻工费千万,不成。有猴西姐者,自言能筑此陂,然须入水,众异之。西姐持刀跃入水中,久之,若战斗状,执一大鳅,自水中跃出,鲜血淋漓,西姐锉陷之,陂遂成。今溪人春秋祈赛,以猴西姐配食焉。
这说的是“猴西姐”助百姓除鳅精,还有宗演和尚降服妖猴的故事。
《夷坚志》:福州永福县能仁寺护山林神乃生缚猕猴,以泥裹塑,谓之猴王。岁月滋久,遂为居民妖祟。寺当福、泉、南剑、兴化四郡界,村俗怖闻其名。遭之者初作大寒熟,渐病狂不食。缘篱升木,自投于地,往往致死。小儿被害尤甚。于是祠者益众,祭血未曾一日干也。祭之不痊,则召巫觋,乘夜至寺前,鸣锣吹角,目日取摄。寺众闻之,亦撞钟击鼓与相应。言则神战。邪习日甚,莫之或改。长老宗演闻而叹曰:“汝可谓至苦,其杀汝者,既受报,而汝横淫及平人,积业转深,何时可脱。”为诵梵语大悲咒,资度之。是夜独坐,见妇人,人身猴足,血污左腋,下旁一小猴,腰间铁索系两手,抱稚女再拜于前曰:“弟子猴王也,久抱沉冤之痛,今赖法力,得解脱生天,故来致谢。”复乞解小猴索。演从之,且说偈曰:“猴王久受幽沉苦,法力冥资得上天,顺信自心元是佛,灵光洞妖没中边。”听偈已,又拜而隐。明日,启其堂,施锁三重,盖顷年曾为巫者射中左腋,以是常深闭。猴负小女如所睹,乃碎之,并部从三十余躯,亦皆乌鸢枭鸱之类所为也,投之溪流,其怪遂绝。
此外《吴越春秋》中有越女与“猿公”比剑的故事,当时福建就是越人生活的地方;《三山志》《竹间续话》中记载了乌石山洞有猿猴成神;《闽都别记》中讲述了陈靖姑降服丹霞大圣等等。福建当地民间认为百岁老猴会成精,所以在当地某些地区将猴子称作“师父”,不但不敢伤害,还建猴神宫烧香礼拜。特别是白猴,被尊称为“白将军”。福建先民还认为某种疾病是猿猴神怪作祟的结果,基于敬畏心理,便将猿猴视为“护山林神”。
大圣信仰
齐天大圣并不等同于孙悟空。“大圣’”是瑜珈教对其神明的专有称呼。在南宋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有“猕猴王”猴行者取经的故事。之后,通过宋、元、明时期出现的院本、平话、杂剧等作品中,出现的“猴行者”“通天大圣”“齐天大圣”等艺术形象。特别是元末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孙行者上场自报家门称: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小弟耍耍三郎。而在顺昌、福州等地区就存在“通天大圣”信仰。明代《陈从善梅岭失浑家》故事中说,精申阳公有兄弟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州圣母。”
这些大圣形象加上福建原本传说中的“丹霞大圣”,最后在与当地的“猴王神”相结合,便产生了“大圣崇拜”。明清时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广为流传,因受到小说中“齐天大圣”的影响,民间兴起了齐天大圣信仰,而且逐渐成为信仰的主流。原来的猿猴信仰大部分被嫁接到了齐天大圣的身上,大多猴王庙也改称为“齐天大圣”“齐天府”等。这一点可以侧面从《闽都别记》中看出,书中借借太监之口称:“咱家见各处有圣王庙,以为齐天大圣,原来是此丹霞。”得益于陈靖姑信仰的广泛存在丹霞大圣的信仰并没有全部转化为齐天大圣信仰,在福建地区,仍大量存在丹霞大圣的信仰的庙宇。而在福州市鼓楼区的屏山祖庙中甚至完整的保留了大圣系统,其中包括黑大圣、白大圣、赤大圣、丹霞大圣、齐天大圣“五大圣”。
神格职能
在闽台地区有“海祭妈祖、山尊大圣”的说法。因为福建省特殊的地理环境,齐天大圣早期被人们视为护山林神。受《西游记》的影响,“齐天大圣”慢慢转变成驱邪镇妖、祛病防祸的护佑神,被民众视为“忠、勇、明、义”的精神化身。甚至有些村子视大圣为境主,管辖全境的一切事务,成为本境的守护神。在福州华林坊尾后岚齐天大圣庙,南面不远的地方有个贡院,明清两代都在这里举行乡试。据说齐天大圣是贡院考试的“监临”,所以其也是考生的崇拜对象。
随着人们信仰的需求,其职能呈现多样性,是生意人的财神、祛病的医药神等,还受到赌徒的崇拜,司机的保护神。在某些地方还被赋予了求子、祈雨的能力。另外,在民间传说中猴子可以避瘟,所以弼(避)马温(瘟)也成了养马者的崇拜对象。
声明:本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 坤师 https://www.china8m.com/22512.html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